登录|注册

首页|新闻资讯|健康科普资源库|健康生活|医疗服务|交流互动

岐黄学者刘维谈立秋节气与养生
2023-08-23        来源:天津中医药大学        作者:刘维、毛国强、耿晓娟、白迪迪、史丽萍、祁建松

 

        调理膳食 滋阴防燥

        立秋以后气温下降,“苦夏”的人也胃口大开,开始为冬季作储备,但此时不宜过食肥腻的食物,盛夏的余热未消,湿气未散,若过食肉类会加重胃肠负担,易出现反酸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。秋季各种水果上市,瓜果虽好,但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应有所选择和节制,以防损伤脾胃阳气。燥气当令,容易耗伤津液,出现皮肤皲裂、口鼻干燥等症状,人也更易感冒,因此要注意滋阴防燥。饮食当坚持“少辛多酸”的原则,以清润、收敛为主,尽量少吃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散之物,多吃一些甘味、酸味的滋阴润肺之品,如蜂蜜、银耳、雪梨、百合、莲藕等,还可辅以沙参、麦冬、石斛等养阴生津润肺的中药煮粥煲汤食用。

        调节情绪 谨防忧郁

        秋季内应于肺,肺在志为悲(忧)。秋季草枯叶落,风雨凄凉的景色易勾起人们心中悲伤之感,产生忧郁、惆怅等情绪。秋季要收敛神气,舒畅情志,培养乐观精神。老年人更应心情平静,要避免紧张、焦虑、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,防止情绪大起大落,可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,以排解不良情绪。

        调摄起居 “秋冻”敛阳

        立秋以后,天气凉快,又是收获的季节,人们的工作量增加,但是白日变短,使得人们的工作强度相对变大,因此常有“秋乏”的说法。此时应当注意调整作息时间,保证充足的睡眠,宜“早卧早起”。天气转凉,但宜薄衣御寒,适时增加,也就是所谓的“秋冻”。“秋冻”能提高机体耐燥御寒的能力,避免阳气过度外泄。但要注意“百病从寒起,寒从脚下生”,“秋冻”脚不宜冻,以免寒邪内侵。

        节气膳食:贝母梨罐

        功效:清热化痰,润肺止咳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料:川贝母粉5克,荸荠15克,莲子15克,冰糖10克,红豆沙20克,梨2个(500克)。

        制法:将莲子清水洗净,泡软。将梨洗净,在上四分之一处切一刀(梨把儿不能丢掉),用小勺将梨核挖出,成为梨罐。将荸荠去皮洗净,切成黄豆大小的颗粒,与川贝粉、红豆沙馅、莲子一齐搅拌均匀,制成馅心。将馅心填入梨罐,再用梨把儿盖严,放入一个碗中,碗中加入冰糖、少量水,上屉蒸40分钟,取出即可。

        用法:每日1次,餐后食用。

DESC